我与计算机的故事
我的计算机收藏之旅(5):PC时代(上)
阅读量:30 2024-03-08

原载《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20年 第6期


因为国内计算机和国外的发展有很大不同,个人电脑(PC)台式机的介绍分外国篇和中国篇两部分,按阶段进行探讨。

外国篇

众所周知,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是美国人在1946年制成的,用于弹道计算。这是一个功耗为150千瓦的大家伙,据说它一开机,半个城都忽明忽暗。对这个“世界第一”,也有不服气的,如德国的Z-1计算机、英国的Colossus、美国的ABC等。

计算机来了,个人计算机还会远吗?

风云初起(1971-1975)

1971年9月,美国Kenbak公司推出Kenbak-1,号称是世界第一台微机。其他公司陆续发布了Scelbi-8H、Mark 8、KIM-1等。

被称为世界第一台PC的,是1975年美国MITS公司发布的“牛郎星8800”(Altair 8800)。

本人尝试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绘制了柱形图(见图1):横轴为时间,纵轴是每年生产的PC型号数量(包括402家公司生产的1141个型号的计算机)。从图1可以看出,到1975年,微机型号虽然还不多,但已到了突破和爆发的边缘。

14-1.jpg    

百舸争流(1976-2000)

1.一骑绝尘(1976-1980) 在这5年,至少有273个型号的PC被研制出来,并掀起了一个高潮,其中大放异彩的就是那个“被啃了一口的苹果”。

1976年,史蒂夫·乔布斯和斯蒂芬·沃兹尼亚克创建了苹果公司(Apple),不久,Apple I在乔布斯的车库里诞生了。第二年Apple II上市,这是第一个有彩色图形的个人计算机,创造了PC历史上许多第一。

14-2.jpg

但Apple II并不是一枝独秀,其他计算机也是可圈可点,如Xerox Alto、Sol-20、TI-99等,以及与Apple II并称为三剑客的Commodore PET 2001、TRS 80 Model I。

2.两峰并峙(1981-1985) 1981年,IBM推出首台个人电脑IBM 5150,其最大特色是制作了详细的说明书,明确了PC的开放标准,堪称PC发展的里程碑。

14-3.jpg

此时,PC世界分成了两大阵营:以IBM PC为代表的兼容机,奉行PC标准和开放战略;另一个是“孤家寡人”的Apple,以设计和创意见长,封闭而时尚。PC市场进入两强格局下的“战国时代”,千峰竞秀,万木争荣。

Apple于1981年推出Apple Ⅲ,1983年再推Apple Lisa,但市场反响不大。Apple毫不气馁,1984年又推出Macintosh 128k,再铸一代经典。IBM的道路同样崎岖,1983年和1984年连续推出IBM PC XT、IBM PC/AT和IBM PC Junior,但第三款电脑成了失败的经典。

两强之外,在烽火连天的PC大战中,TRS-80还在续写着辉煌;Commodore VIC-20之后是划时代的Commodore 64,大卖2200万台,超过任何型号的PC。

1981~1985年间至少出现了595个PC品牌,品牌数量达到了顶峰。

大浪淘沙(1986-2000)

1984年,PC型号数量见顶后飞速下降,1986~1995年只有227个品牌,1995年以后已可以忽略不计。

1987年,IBM的386姗姗来迟,同年推出IBM PS/2。到1993年,因为盲目扩张等原因,IBM已经连亏三年,请来了“铁血”郭士纳,神奇地实现了当年盈利,但PC业务最终没能逃脱被联想收购的命运。

Apple依然在走它的高颜值路线,Apple IIgs、Mac SE等连续发布,1998年推出的五颜六色的iMac成为历史上销售最快的PC。乔布斯个人的命运在这时发生了传奇的变化,之后的Apple像不循常规的乔布斯一样,部分转到PDA、手机等消费市场。

1989年,戴尔(Dell)以直销模式后来居上,6年后进入当年全球PC五强。1997年AST被三星吞并,后来数次易手,不知所终。1998年DEC被Compaq收购,3年后Compaq又被HP鲸吞。

英国、荷兰、日本等国在PC领域也有一定建树。苏联最有创意的是三进制计算机,可惜没能坚持下去。

14-4.jpg

中国篇

闭关二十年(1958-1977)

中国的计算机产业,是在苏联援助的基础上建立的。

14-5.jpg

1.订单式生产阶段(1958-1972) 1958年8月1日,我国第一台小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103机仿制成功,运算速度只有每秒30次。第二年,第一台大型通用计算机104机面世,1960年又成功研制了107机。

之后,我国陆续研制成功第一台大型晶体管电子计算机109机、119机、109丙机、441-B机等,其中109丙机被誉为“功勋计算机”。

2.系列化生产阶段(1973-1977) 1973年,第四机械工业部“7301”会议确定了发展系列机的方针,以中小型机为主,着力普及和运用。

从1974年8月开始,DJS-100、200系列机陆续诞生,DJS-140、DJS-180系列超级小型机被成功研制。1977年4月,我国第一台微机DJS-050诞生。

1958-1977年这20年间,中国大部分时间都在闭关修炼。一方面是自力更生、埋头苦干,另一方面,国外出现很多新技术,中国应及时借鉴和学习。


大地起春潮(1978-1989)

1980年10月,陈春先率先创办了中关村第一个民办科技机构。1984年被称为“公司元年”,涌现出一大批IT企业,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骨干基本形成,当时中关村乃至全国最有名的公司是“两通两海”(四通、信通、京海、科海这四家公司的简称)。

浪潮集团早在1983年就生产出了0520系列微机,和东海、长城三足鼎立。希望、金山、实达、北大方正等也陆续登台竞技。

长城是中国唯一的国家队。电子部计算机工业管理局下属的长城微机开发组,1983年已研制出一台长城100微机。1985年6月,严援朝开发了长城0520C-H,这是中国第一台中文化、工业化、规模化生产的电脑,它的成功研制成为划时代的一件大事。1987年及次年,长城先后推出第一台国产286、386电脑。

1984年11月,联想的前身“计算机技术公司”(简称“技术公司”)成立。除了代理IBM、HP等,几乎垄断了AST在国内的代理,同时也销售其他小电器等。联想的资源实际远不止这些,仅花了4年就完成了原始积累。1986年,第一任总经理王树和卸任,42岁的柳传志主政联想。

联想由1984年成立的“技术公司”到1988年成立的“新技术发展公司”之后,柳传志又开始了一系列的更名、整合、资产运作、股份制改造等活动,北京联想、香港联想、联想控股成立。联想从此脱胎换骨。

20世纪80年代末,最出彩的还是四通。四通是中国民营企业和IT产业的一面旗帜,1989年后,段永基成为第三任总裁。四通“二次创业”“与狼共舞”,四面出击,却没有主营产品。四通什么都做,但自己也不知道在做什么。四通打字机发明人王辑志感受到巨大的不公愤而出走。90年代中期以后,四通沉疴在身,无力回天,“两通两海”的时代已经过去。 ■

原文链接:我的计算机收藏之旅(5):PC时代(上)


作者介绍
  •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徐州职工培训基地科长、工程师。

  • 历史爱好者。将中国计算机的历史以实物的形式呈现在大家面前,为保存濒临灭绝的科技文明、计算机文化尽一份绵薄之力。

  • zk196219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