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4日,CCF计算机博物馆(简称CCM)收到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学部捐赠的“会下棋能说话的数字计算机”模型。该模型不仅丰富了CCM历史馆馆藏,还为研究中国早期计算机技术发展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1957年,数学家华罗庚在访问哈工大时提议研制一台“会下三堆棋的数字计算机”。哈工大计算机专业青年教师吴忠明主持完成了“会下三堆棋的数字计算机”的设计方案,在吴忠明、李仲荣、陈光熙教授等老师的带领下,师生们开始了下棋计算机的研制。大家怀着勇于探索开拓的热情,自己动手,分工协作,克服重重困难,先后完成了逻辑设计及线路设计、选购零件器材和加工、器件测试、触发器定型、部件连接、线路焊接、机盒焊线、机架焊接、机柜设计与加工、录音机控制、整机调试等工作,终于在1958年9月完成了“会下棋能说话的数字计算机”(简称下棋机)最后的调试,实现了向国庆节的献礼。同年9月,邓小平、李富春等中央领导在哈工大视察时,曾在实验室里兴致勃勃地观看了这台计算机的表演。
这台会下棋能说话的数字计算机能够解决“三堆棋”的下棋问题,能完成与人对弈的思考和判断任务,是一台具有逻辑推理能力的智能计算机。该计算机是根据必胜逻辑走子的,即从可能出现的棋局中选择一个最合理的必胜走法。借助于录音装置,该计算机可以说出“请您走”、“您犯规了”、“您输了”这几句话,其所说的话可以与下棋过程相同步。这台会下棋能说话的数字计算机是哈工大计算机专业师生集体智慧与劳动汗水的结晶。该机研制成功后,被送至北京在“全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勤工俭学展览会”上展出,摆放在尖端产品综合一馆的进门处,由研制者之一的胡铭曾担任讲解,引起了强烈反响。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参观过这台下棋机,并给予好评。该计算机的成功研制,还促成了哈工大计算机专业于1958年秋天开办首个全国计算机培训班,为祖国建设培养急需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此次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学部向CCM捐赠该机的模型,未来将陈列于CCM历史馆,向公众讲述中国早期计算机技术探索的峥嵘历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创建于1920年,现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在二十世纪50年代,哈工大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哈工大计算机专业创建于1956年,是我国最早的计算机专业之一,凭借其辉煌的历史、卓越的学科实力与前沿的科学水平,在计算机系统、人工智能、网络安全、软件工程等领域不断取得创新与突破,为我国计算机界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
目前CCM建设进展顺利,馆藏数量已突破5000件。CCM建成后将成为计算机发展史的永久展示中心,为公众打造一个研究计算机发展史和普及计算机知识的集结地,助力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我们热切期待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参与,无论是捐赠珍贵藏品、提供丰富展项,还是为博物馆的建设提出宝贵建议,我们都将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