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资讯
藏品捐赠
展项征集
洞见历史
探究科普
创想未来
关于我们
博物馆介绍
工作委员会
技术委员会
联系我们
媒体资源
加入我们
留言建议
我与计算机的故事
浅析中外计算机类博物馆的历史、现状与社会功能
2025/01/09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伴随着半导体、集成电路和计算机的发明,人类利用信息的手段发生了质的飞跃,从此进入信息化时代。在随后的半个多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直接或间接推动了互联网、自动控制、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极大推动了信息交流形式、国际经济结构和商业结构、科技发展方向的变...
夏培肃院士:被刻在国产芯片上的“计算机女神”
2024/11/22
许多人恐怕不知道,出身教育世家、一生恬静淡然的中国计算机事业奠基人夏培肃,年轻时是如何的血气方刚。 1947年夏天的一个夜里,国民党的骑兵队包围了当时的国立交通大学,到校内各处抓人。特务们搜查到女生宿舍,蛮横叫门。此时,国立交通大学电信研究所唯一的女研究生夏培肃就在门后。她很气愤,...
李国杰院士:对20世纪90年代高性能计算机研制和应用的几段回忆
2024/08/13
理论分析、实验观察和计算模拟是科学研究的三大手段,科学与工程计算在科学研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因为如此,高性能计算成为世界各国激烈竞争的战略高地。
我的计算机收藏之旅(10):卡类
2024/05/31
1981年,IBM的个人电脑上提供了两种显卡,一种是“单色显卡”(MDA),另一种是“彩色绘图卡”(CGA)。之后又陆续推出“大力士显卡”(MGA)、视频图形阵列(VGA)、超级视频图形阵列(SVGA)等,其中VGA后来成为了显卡的标准,把电脑带进了2D时代。这时显卡也从主板上分离并独立出来,成为了真正意义...
许榕生:从66届到互联网第一人
2024/05/17
2024年5月14日,中国计算机学会CCF记录计算机历史工作组吴树民、计算机博物馆(筹)严伟和计算机历史研究学者徐祖哲共同访问了中国互联网第一人、中科院高能所研究员许榕生先生。
我的计算机收藏之旅(9):你见过或没有见过的存储器
2024/05/10
1947年8月,所谓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被运往美国阿伯丁军械试验场弹道实验室。这个由近1.8万只电子管、7万个电阻器等元件组成的大家伙耗电太大,它一开机,周围就得拉闸停电。每次开机或进行新的运算,一群工程师就得把6000多根多芯导线拔出再插上。
1
2
3
4
5
6
下一页 >
尾页
电话: 0579-86961962
京ICP备13000930号-11
资料下载
地址:浙江省东阳市横店镇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778号
友情链接
隐私政策
版权声明